金門銀光夢
編導:魏時煜
監製:羅卡、魏時煜
作曲:Robert Ellis-Geiger, Trần Mạnh Tuấn
特別出演: 小燕飛、馬金鈴(夏娃)、吳千里、李奇峰
片長:90 分鐘
展映格式:DCP, HDCam, DVD,2014
北美發行: Women Make Movies
臺灣發行:臺灣女性影像學會
港澳電視:安樂電影
DVD :詳情請看本網站“購買”頁面
一度被稱爲“南華第一位女導演”的伍錦霞(1914-1970),是三、四十年代華語影壇上唯一的女導演。在二戰前後,她跨越了性別與文化的界限,在美國和香港兩地拍攝了十部粵語片。難得的是,在好萊塢三、四十年代唯一的女導演阿玆納1943年退出影壇後,直至1949年末影星露翩奴執起導筒之前,她是在美國拍攝長劇情片的唯一女導演。五十年代起,伍錦霞又引領了紐約中餐館的流行。伍錦霞在中英文報刊上留下的印跡,讓導演魏時煜能夠重新發現她的故事,並以她至今留存于世的兩部電影、數十張劇照、幾百張私人相簿中的照片、以及記錄了舊金山歷史樣貌的新聞片素材,為我們重現了伍錦霞的人生與時代。
在《金門銀光夢》中,魏時煜通過一位了不起的女性的故事和電影史中一個内容豐富的篇章,挑戰了傳統的性別模式和民族敍事。影片中展現的數百張新發現的照片、不知疲倦的研究、以及對於伍錦霞親友的訪談,都讓這位三藩市出生、在美國導演華語片、在三十年代的香港最引人注目的女導演的故事在我們眼中清晰起來。她是一位公開的同性戀—一生男裝並與女演員同居。當她後來在紐約的餐飲業出名後,她作爲導演的歷史就已經開始被忽視,她的十一部作品也大多遺失。
《金門銀光夢》讓伍錦霞重新獲得了她在電影史中應有的位置,並且在她的故事主綫中織進了與她同時代的兩位好萊塢女性的故事:導演桃樂西阿玆納和明星黃柳霜。伍錦霞的女性電影作品、性別與種族身份、以及她跨越國界的事業,都讓她成爲新歷史學者心目中理想的研究對象。而魏時煜也正是這樣一位理想的解説者,以現代人關於主體性與文化交流的問題,讓歷史資料重獲生命。透過對於那些引人入勝的照片的評論,她邀請觀衆把自身對於電影的想象投射在歷史紀錄的縫隙中。